手机版 播州文化 切换场馆
总访问量:621.48万 今年访问量:33.39万 2023年访问量:71.40万 今日访问量:6919 微信:2 APP:0 PC:6917
HI,欢迎来播州文化

花灯戏 8025

发源地:
2019-09-18 13:55 来源:播州区文化馆
21 0 分享

花灯戏,早期是根据酬神还愿的需要而形成的科仪性表演形态,故又称“愿灯”。花灯戏是以娱人为主的表演形式,它不受宗教法事制约,在演出活动中,一般在开场和结尾要进行部分参神、辞神咏唱。花灯演出活动在清代中期已盛行,《遵义府志》有“自人日后,灯唱喧阗,一国若狂,尽二十日止”盛况的记载;又有 “用娇童,着时世装,随月逐家,双双踏歌,和以音乐,艳以灯火,仰扬俯仰,极态增姸”的优美艺术形态的记述。20世纪50~60年代始连续30多年,遵义市播州区花灯戏较为盛行。花灯戏流布于辖区内各乡村,其中枫香、泮水、永乐(茅坡)、虾子、三合、南白、尚嵇、团溪等覆盖面积较大。

花灯的表演形式不断发展,从早期的花灯歌舞(俗称“地灯”):丑(唐二)、旦(幺妹),各执花扇手帕,舞时不唱、唱时不舞,发展成大型花灯歌舞的艺术形式,并在花灯歌舞的基础上加入故事情节,发展成形式复杂的花灯戏。

花灯戏经历了祭祀→歌舞→愿灯→花灯等不同阶段的衍化,逐渐形成了完整的戏剧,大体可分为4类。一是民间花灯歌舞,如:《十二仙姬》、《英台故事》、《五更劝夫》、《小妹卖面》、《干妈问病》等等。二是民间祭祀、酬愿活动,如:《财神登殿》、《八仙送寿》、《梓童灯》、《范郎勾愿》、《孟姜辞神》等等。三是创作、移植、改编的剧目,如《安安送米》、《三会亲》、《断机教子》、《金铃记》等等。四是题材创作,如:《血血相连》、《请媳妇》、《一家兵》等等。值得一提的是,1935年春节前后,当中国工农红军在长征途中路过历史名城遵义时,当地团溪、西坪一带民间花灯艺人蔡炳章、蔡恒昌等几弟兄编了一首歌颂红军的新闻灯,在黄家湾、塘坝、上庄坝等地演唱。这首灯词朴素而率直地表达了当时贵州劳动人民热爱红军的心意和他们对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事业所寄予的殷切期望,并采用了贵州人民喜闻乐见的花灯形式演唱,所以受到了群众热烈的欢迎。


收藏成功!

扫一扫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