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播州文化 切换场馆
HI,欢迎来播州文化
新闻动态 通知公告 活动预告 旅游指南 特色动态

黄陆英与她指尖上的非遗

2025-03-22来源:播州区文化馆
1275

一块面团,几经揉捏,在一双巧手的翻飞不停下,变成一个个栩栩如生的形象,复刻出大千世界的多彩与生动,延续百年之久的捏面人手艺,现今成为非遗面塑,在播州区,有位面塑手艺人与面团为伴四十余载,面中尽显生活百态,她就是面塑手艺人黄陆英。

1.png


面塑俗称捏面人、面花、礼馍、花糕,它是以面粉和糯米粉为主要原料,加入防腐剂,食盐,色素调和成不同色彩的面团,用手和工具塑造成各种花鸟、人物、仕女、武将、佛像,生肖、手办、浮雕画、花卉、盆栽、卡通、饰品,等形象的传统民俗艺术。走进黄陆英的工作室,室内四周摆满了大大小小的面塑,人物面塑形神兼备、形态各异,卡通面塑神情不一、灵动活泼,动植物面塑还原逼真、栩栩如生,一件件面塑作品惟妙惟肖、令人称绝。


2.png


1973年出生的黄陆英,从小就盼着过年过节,因为只有那时爷爷才会用面团捏一些生肖动物,逗孙子们玩耍,儿时的她就对面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出于自己的爱好,也为了不让祖辈的手艺失传,多年来,黄陆英刻苦创新,将面塑与绘画有机融合,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制作风格。


面塑讲究“双手一面走天下、四刀八法定乾坤”,说的就是要经过揉、搓、捏、掀、压、切等程序,需要掌握“一印、二捏、三镶、四滚”等技法。在工作室里,只见黄陆英熟练地揉捏着面团,原本毫无形状的面团在她手中仿佛着了魔法一般,变成了一朵朵鲜艳美丽的花。像这样简单的面塑,一般几分钟就能完成,而那些复杂的面塑,尤其是人物和大型景观类,少则几天、多则个把月才能完成。


3.png


“面塑制作塑造人物最关键的是比例,其次是开脸,还有面部表情和神韵,比较难点,另外就是处理一些细节和做衣服的皱褶还有点难度。”面塑手艺人黄陆英说。


以前的面塑受限于材料和技术,大多易变色破损,很难保存下来。黄陆英经过长期摸索,对传统面塑的材料配方进行研究,现在可以使面塑作品不裂开,不变形,不褪色,可长期保存。


4.png


自1998年从事面塑行业至今,黄陆英撰写的课例《面塑彩泥狗》《奥运吉祥物》分别荣获全国第四届、第五届“少儿美术”杯优秀课例大赛二等奖。辅导的学生作品多次在国内外比赛中获得各种奖项。且作品发表了少儿书集,黄陆英的面塑作品《党员先锋队》《农家乐》《繁花似锦》《艰苦岁月》等作品在分别在《播州文艺》刊物上发表。


由于黄陆英将传统的面塑技艺与现代元素相结合,创作出了许多具有时代特色的作品,她的作品不仅更加贴近生活,更在保留传统的基础上,注入了新的生命力。因此深受大众喜爱,甚至还吸引一些国内外友人慕名学习。今年大学刚毕业的周梅,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下,接触到了黄陆英的面塑作品,从此她与这项传统手艺结下了不解之缘,而她的面塑之路也拉开了序幕。


5.png


“我第一次来到黄老师的工作室的时候,看到她的这些作品做得非常地精致,五颜六色的,栩栩如生,然后我就迈不动脚步了,就下定决心要跟她学习面塑。”面塑学徒周梅说。


经过几十年的研磨,黄陆英的技艺达到炉火纯青后,她开始思索如何将面塑技艺传承下去,让更多人了解并喜欢上这门技艺。于是,她在创作、参展之余,把舞台搬到了校园、文化馆、博物馆,企业单位,旅游景点。带着工具刀、面团走进大众的视野。2022至今黄陆英受聘于遵义市播州区第一小学、遵义市文化小学、遵义市老城小学的面塑社团指导老师。面对学生,她不吝惜自己的手艺和经验,也乐享其中。


“把面塑技艺传播出去,让这些小朋友从小体验,从动手动脑,创新,发挥想象,从而触及生活,从生活中发现美,而用面团来创造美的东西。让小朋友从小知道面塑是什么,并且从中能够体验到我们非遗面塑的博大精深。”面塑手艺人黄陆英说。


6.png


近年来,随着我国非遗保护工作的不断深入,社会和大众对非遗保护意识不断加强,黄陆英也把主要精力放在了面塑艺术的普及和推广上。2023年,她的面塑制作技艺申请通过了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谈及未来,黄陆英打算申请市级和省级甚至国家级非遗技艺,她想让播州面塑在非遗榜单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为更多人所熟知。


“一种是从学校出发,让小孩从小体验,能够认识面塑是什么,其次可以在企业单位,技术学校,社区,景区开展讲座和研学体验,接着就是收学徒,多种渠道宣传和实践,把"非遗面塑"传承下去,让面塑世代相传,永不褪色。”面塑手艺人黄陆英说。


而今,黄陆英90后的儿子康鹏非,当起了全职面塑手艺人,他想通过自己的方式创新,把面塑从“指尖上的技艺”变为“指尖上的经济”,让非遗的传播者真正能顺应发展,把文化技艺当作自己谋生的事业,这样非遗弘扬与传播才能真正实现其意义所在。


面塑手艺人康鹏非说:“从小生在这个家庭里面,从小接触这个面塑,就是希望从老一辈手里面把这门手艺传在我手上,经过我的努力,一代一代地传承下去。”




图文:贵州日报社

校对:何伟 

一审:潘中燕

二审:胡翔

三审:刘松


添加表情 添加图片
发布
点击查看更多留言
热门推荐